【赵氏家谱源流】姓氏文化研究系列之 济源 王树沟赵姓

    中华赵氏网 2013/12/5 9:14:00 陈立新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姓氏文化研究系列之            济源 王树沟赵姓      



          始族起源与人口分布 据王树沟赵姓家谱载,以王树沟村为发祥地的赵姓,是秦灭赵后,代王嘉之迁居甘肃天水,后又迁居洛阳,隋朝末年赵姓家族再次北渡黄河来到此地。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是赵姓发展的鼎盛时期,王树沟村老坟坡有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历代的赵姓坟莹遗址,居住在王树沟约一千七百余年。目前,陕西、山西、山东、河北、广东、广西、甘肃等地均有本族人居住。本市的王屋镇、邵原镇、大峪镇、承留镇等均有分布,其中下冶镇的逢掌村、杨木洼村、韩旺村、吴村、砖阳河村、下石板村、上石板村、北桐村、南桐村、大岭村、韩彦村等,王屋镇的罗庄村、园庄村、阳台村、马圈村、太阳坡村、火神庙村等居住赵姓最多。

     王树沟赵姓家谱失传于清朝末年,后虽经重修,又毁于文革期间。1990年重修,立明赵布公为始祖,赵布有两个孙子,一个仍居王树沟,一个迁黄河南岸白杨树。家谱修至十七世。

  辈分字序   王树沟赵姓原有辈字: 布、三、秉、宗、尔、儒、公、永、志、天; 现有辈字: 开、国、体、文、元、世、守、书、景、蓝、立、法、继、怀、德、兴、庭、惜、福、延; 新续辈字: 正、清、礼、明、传 贵、安、荣、耀、显、 忠、廉、贤、仁、颂 庆、和、平、保、全 。

  祖训家规    (1)祖训 :爱国爱民,修身齐家,敢于创新。科技兴族,文化立本,与时俱进,事业拼搏。遵纪守法,诚信为先,和谐相处,务实求真。不奢不侈,颗粒成癝,婚丧从俭,持家以勤。嫁女择媳,勿尚重聘,积德行善,不为俗伦。自强自立,处事以忍,广结贤良,不谋非分。当差有事,尊上宽仁,努力进取,友朋谨慎。勿以诱善,祸及自身,勿以亲恶,招惹公愤......八荣八辱,牢记在心,世德世业,纠察昭昏......笃志明德,和睦共存,振兴吾族,直上青云......

  碑刻碑文  高祖三好墓碑志 曰:人莫贵乎?能创!尤莫贵乎?能守!如赵氏,自大唐世居以来,千有余年,由旺树沟(王树沟的古代名  编者注)迁去数百余家,绵绵缉缉。不亦与天坛并固,济水同长哉。夫公,阀阅之家也。想其清初之年,贵列七品,不忘耕读之传,富有十万,常守勤俭为本。公有子二;长秉礼次秉义,好义法公,怜老惜贫。舍衣舍食外,又将砖桥庄地三倾许,施充十方院,庙貌焕然增新,道光三年,族人念无祠谱,遂将公坟成柏,出售几株,立祠造谱。民国四年又售几株,自唐祖莹及清祖莹各立碑记,新祠悬匾,公之家传治谱,未坠於地,迄今在人闻耳,是以为享。 流芳清授文林郎赵公讳三好德配丁孺人墓 民国乙卯年十一吉日

   传说故事  

王树沟村的传说

   王树沟村历史上称为旺树沟,据先辈和老年人传说,古时的王树沟村土地肥沃、水源丰富,生态良好,各种树木生长旺盛,古树参天,遮云蔽日,三五人合抱不住的大树到处可见,是人们生存居住、躲避战乱和野兽侵扰的最佳圣地。充沛的雨量滋润着这片土地,山间河水终年不息,清澈见底,鱼獭游溢;山头植被茂密,郁郁葱葱,山中各种农作物长势喜人,年年丰收,王树沟这片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赵姓家族。橿菠薐、庄坪,龙潭沟、跑马岭这些先辈们传说中的地名,既是先祖迁徙到此地的容身之地,也是先祖们休闲和活动场所。    赵氏家人的辛勤和智慧,感动了上苍,年年风调雨顺,季季五谷丰登,家家户户粮满仓、猪成圈,牛羊满坡。今天的牛庄居民组、羊圈沟居民组就是当时从事养殖而得名,随着种养业的发展,催生了冶炼和手工业的崛起,卢铁岭居民组就是先祖炼铁、建炉的地方,故取名炉铁岭;柿树沟居民组是因当时的柿树多而得名。先祖赵布、赵三好的坟就葬在柏树坟沟,风水先生说此莹地是五虎汇聚之地,葬于此,可人财两旺,子孙绵绵,科甲联登,主将入相。当时树木茂密从东到西望不到边,从南到北看不到头……现在,这些传说虽未有史书记载及证明,但仍是祖人记忆中的一段佳话。     据历史记载,以王树沟村为发祥地的赵姓,是秦灭赵后,代王嘉之迁居甘肃天水,后又迁居洛阳,隋朝末年赵姓家族再次北渡黄河来到此地。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是赵姓发展的鼎盛时期,王树沟村老坟坡的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历代的赵姓坟莹遗址是最好的历史见证,居住在王树沟约一千七百余年。传说,明朝小燕王造反,二百余口赵姓家族遭受了杀戮,生灵涂炭,惨不忍睹,今本村东坡居民组境内的合坟坟莹遗址证实了这个传说。战乱平息后,赵氏家族东山再起,重建家园,坚忍不拔、忍辱负重、勤劳勇敢的家族后人在王树沟这片广袤的大地上繁衍生息,发展壮大。    人物事迹   (1)赵文彬,男,1926年4月3日出生,王屋镇林山村人。早年跟随牛先、李青连等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。1945年3月3日参加八路军,在太原军区十七团特务连工作,后编入陈赓部队,先后参加过晋南、吕梁、晋中、上党、豫北、豫西、淮海、渡江、华中、解放大西南等战役。曾六次立功,多次受嘉奖。1958年4月退伍后到云南省硅山煤矿党委组织部工作,后调屏也县民政局、屏也县战备办公室工作。先后担任过战备办公室副主任、民政局副局长等职,1983年1月离休。(选自王树沟赵姓家谱)    (2) 赵桂香割肉奉亲   下冶乡韩彦村赵桂香割肉奉亲的事起初在下冶乡流传。上世纪七十年代经媒体报道后至今在济源市流传。它说的是清朝同治年间,下冶乡韩彦村有个老汉叫崔文魁患噎食症久治不愈,他的儿媳妇赵桂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,做梦都在想着为公爹医治疾病的事。当她得知臂部的肉可以治疗噎食症的说法后,就忍疼将自己臂上的肉割下一块包成饺子让公爹吃,并守口如瓶。后来婆婆和丈夫发现赵桂香一只胳膊活动困难,就再三追问,不得已赵桂香只得实话实说。    此事立即在村子里传开,后来传到了府里省里直到朝廷那里。当时已是光绪皇帝当政,光绪皇帝下旨为其修立贤孝碑。由于种种原因,当时没能成就。直到民国二十三年(1934年),由本地庠生崔书敏撰文,本族大家伙捐资将碑立了起来。此碑曾在文革中被推倒埋于地下,改革开放后又被人们找回竖在大路旁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此为征求意见稿,望有关方面和有识之士增加内容并纠正不当之处)

   



分享按钮